西方反恐的“二分法”
  郝薇薇
  目前,俄羅斯正處於一種兩難境地:為打消外界憂慮,它為索契啟動了“奧運史上最大的”安保行動,但這樣的努力,卻被一些西方媒體說成把索契鎖進了“鋼鐵城堡”,破壞了奧運的自由精神,還有一些西方人士說,俄羅斯是在“沙皇壓迫不幸的高加索人民”的地方舉辦奧運會,而對於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的恐怖分子,一些西方國家更樂意稱呼他們為“起義者”。
  對於以上情況,不得不這樣理解,西方國家的反恐政策沒有確定的標準。一些國家出於各種各樣的考量,常常會採取“二分法”:在不同的情況下,會對恐怖主義和反恐進行不同的定性;有時候高調打擊恐怖勢力與恐怖主義活躍地帶,另一些時候卻對其選擇性失明。
  一類情況是,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。2013年被視為非洲恐怖主義的井噴之年,西亞北非動蕩的外溢效應與貧窮、戰亂交織,成了恐怖主義蔓延的催化劑。有分析家認為,一條連接西非、北非、東非的“不穩定之弧”隱約可見。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去年5月的一次演講中也承認,“‘基地’組織的分支勢力正在非洲崛起”。但過去十餘年,美國並沒有對非洲的恐怖主義給予足夠重視,只是在去年9月的內羅畢購物中心襲擊事件刺痛西方之後,美國才連續在索馬裡和利比亞發起反恐閃電行動,同時加緊在非洲的反恐部署。然而,如果仔細梳理美國反恐力量在非洲部署的脈絡,便會發現,其主要的部署地是能源資源產地和補給線,而對於不涉及其經濟和戰略利益的地區,美軍似乎視而不見。
  另一類情況是,在地緣政治利益驅使下,一些西方國家將恐怖分子劃分為“好的”和“不好的”,它們不認為那些“好的”恐怖分子的惡劣行徑是恐怖行為,甚至會同情、支持他們。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此說道:“經常令我氣憤的是,恐怖分子在我國領土上犯下殘暴的、血腥的、惡劣的罪行,我們的西方伙伴、西方媒體卻稱呼他們為‘起義者’,幾乎從未稱呼他們為‘恐怖分子’。”
  現在,俄羅斯為保障冬奧會的順利舉行加大了反恐力度,西方抨擊其採取高壓政策,但兩年前的倫敦奧運會上,“愛國者”防空導彈曾被架到居民樓的屋頂上,那時,又有多少西方人士“註意”到了它的存在呢?
  來源:2014年2月5日出版的《環球》雜誌 第3期
  《環球》雜誌授權使用,其他媒體如需轉載,請與本刊聯繫
 
(編輯:SN05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z19dzdqv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